2009年10月12日 星期一

何謂液晶螢幕

為什麼叫液晶呢?之所以被稱為液晶,主要是因為這項物質具備了「液體」以及「結晶」兩種特性。在西元1888年,一位奧地利的植物學家,菲德烈.萊尼澤(Friedrich Reinitzer)發現了一種特殊的物質。他從植物中提煉出一種稱為螺旋性甲苯酸鹽的化合物,在為這種化合物做加熱實驗時,意外的發現此種化合物具有兩個不同溫度的熔點。而它的狀態介於我們一般所熟知的液態與固態物質之間,有點類似肥皂水的膠狀溶液,但它在某一溫度範圍(145度到179度)內卻具有液體和結晶雙方性質的物質,也由於其獨特的狀態,後來便把它命名為「Liquid Crystal」,就是液態結晶物質的意思。不過,雖然液晶早在1888年就被發現,但是真正實用在生活周遭的用品時,卻是在80年後的事情了。



何謂液晶螢幕,液晶顯示器是以液晶材料為基本元件,由於液晶是介於固態和液態之間,不但具有固態晶體光學特性,又具有液態流動特性,所以已經可以說是一個中間相。而要了解液晶的所產生的光電效應,我們必須來解釋液晶的物理特性,包括它的黏性(visco-sity)與彈性(elasticity)和其極化性(polarizalility)。液晶的黏性和彈性從流體力學的觀點來看,可說是一個具有排列性質的液體,依照作用力量不同的方向,應該有不同的效果。就好像是將一把短木棍扔進流動的河水中,短木棍隨著河水流著,起初顯得凌亂,過了一會兒,所有短木棍的長軸都自然的變成與河水流動的方向一致,這表示著次黏性最低的流動方式,也是流動自由能最低的一個物理模型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